2023-06-15 19:15:02
海外的域名有哪些 https://www.gnamemi.com/
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这句话,简直就是为博古量身定制的。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亲是前清秀才,曾在浙江做过一个小官。不过,在他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
母亲为了抚养他和弟弟秦邦礼(世界500强,华润集团创办人)长大,卖掉了家中的老宅,生活颇为辛苦。
好在秦邦宪头脑灵活,学习刻苦,14岁时(1921年)就考入了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17岁时,参加江苏省征文比赛《鸟的歌唱》,被评为江苏省第一名。
18岁时(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秦邦宪成为苏州学联负责人,组织了苏州、无锡近3000名学生上街游行,声援上海工人,并担任了进步刊物《无锡评论》的主编。
当年,秦邦宪又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干事。
1926年10月,19岁的秦邦宪,在进行革命活动时,突然被淞沪警察厅逮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经受住了考验,第二天,敌人迫于没有证据,只好将他释放。
这时候,他听说中共中央要选送一批共产党员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于是,他立即写了申请书。
在得到组织的批准之后,秦邦宪便赶往了莫斯科,和王明、张闻天、王稼祥、邓小平、蒋经国等人成为了校友。
按照中山大学的规定,所有留学生必须取一个俄文名字。于是,秦邦宪就取了个“博古诺夫”的名字。回国后因为革命活动需要隐姓埋名,他便用了俄文名字的前两个音。
在中山大学期间,博古的学习也格外刻苦,仅仅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俄语(厉害)。
由于学习能力突出,所以,在中山大学期间,他先后担任了中国工农代表团翻译,少共支部局实际负责人、工人指导员、中山大学翻译,并帮助苏联国家保卫局审讯了“华侨反革命案”等等。
可以毫无争议的说,博古在学习方面,相当的哇塞,足以碾压相当多的同龄人。
但大家都知道,学习能力并不代表办事能力,有时候学习能力太强,还会有负面影响,尤其是过于信赖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本本主义”也称作“教条主义”。
很不幸,从后面的事情上看,博古就犯了这个毛病。
1930年,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博古终于学成回国,担任了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干事,编辑《劳动报》等工人报纸。
如果历史按部就班,很难想象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在未来的一年多之内,升任我党的最高领导人,玄幻小说恐怕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属于博古的历史进程,马上来了。
但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我党和共产国际的关系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