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疫情,“炸出”了一窝牛鬼蛇神

2023-05-03 11:13:02

白癜风的病因

比我穷的人倒霉了,那是你活该,谁叫你不努力奋斗。

比我富的人倒霉了,那是自找的,谁叫你没事瞎嘚瑟。

一则疫情牵出一窝“牛鬼蛇神”

三亚这波疫情,再次把网络上部分牛鬼神蛇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大家平时相安无事,一片安宁祥和。真到事上,说什么都有。比如:

有钱人都喜欢外出旅游,我们穷人没钱在家不添乱。

我没钱,除了上班买菜,平时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散散心也是有钱人才有的。

还是钱多,没钱的话,在家打打游戏、喝喝酒,睡一觉第二天上班。

旅游是有钱人散心的消遣方式,我没钱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哪都不去。

有的人甚至连“有钱”“没钱”的论证过程都省了,直接对准那些旅游的所谓“有钱人”开骂。

当听到有一家13口滞留三亚花费不菲时,一部分网民直接乐疯了。有位网友是这样评论的:

我按照广州的最低价格来推算一下。标间正常价300元,现在有半价优惠按150元算,13口人至少5个房间不多吧,再加上吃喝。恭喜,一天还是要1500,一周也得1万。恭喜,我这些穷人都觉得这过的奢华。

我居然感到一股莫名的悲哀。

注意,我用了“居然”两个人。我所“居然”得不是这段评论的内容,而是评论当中居然连续用了两个“恭喜”。

一个“恭喜”或许是误用,两个“恭喜”则是实打实的用心险恶。

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外出旅游的人是真有钱还是假有钱,即便是真有钱,那么有钱人倒霉了,是不是该成为“穷人”调侃的笑料?

仇富不能也不可以被消灭

“仇富”一词,现在很少有人敢提,但并不代表生活中已经没有“仇富”心理。

天宝十四年冬月,杜甫到奉先县看望妻子,面对妻儿穷困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在社会动荡的年代,贫富巨大不均,这是“正常”的现象。

即便是贫富差距大,也不应该成为穷人仇富的理由。

遭遇天灾人祸,富人家中有酒有肉,这是人家的私有财产和生活,要不要拿出自己的财产接济“穷人”,这是私德的问题,而不是社会公德的问题。

难道说别人不把私有财产分给你一半,那他就应该是“全民公敌”吗?

社会要不要“仇富”,在笔者看来当然需要,但不能为了宣泄不满而仇富。

有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攫取社会财富后,整天挥霍无度,这种人必须要敢于仇恨,勇于斗争,因为这种富人的财富不正。

比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捞偏门的财富是可以被疾恶如仇的。

这种情况属于极少数,哪有那么多人走这种狗屎运,里应外合就把钱赚了。

绝大部分人都是依靠体力和智力赚的辛苦钱,但是有些所谓的“穷人”根本不管那一套,只要你跟“有钱”沾边,你就是被仇恨的对象。

很明显,此时的钱已经被强行赋予原罪,而是仇富也已经被用“烂”了。

仇富不由贫富所决定

从古到今,仇富的人有很多,那些反富最凶猛的人,往往都是富贵已极的人。

比如古代“仇富”第一人明朝朱载堉,他毕生都在宣扬穷人要与富人保持距离,千万不要结交富人,因为结交富人容易让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话说有一回,朱载堉去参加一场顶级宴会,因为穿着朴素被误以为是穷人,主人家都没正眼看他,直接给他一条小板凳坐在下手的位置。

有钱人那桌有酒有肉,自己那桌都是清汤素菜。

朱载堉由此感慨,贫富差距真是叫人抬不起头,并感触万千地说:你总有钱俺不稀罕。

这句话后来被无数的阿Q拿来战胜了自己人生的“苦难”。

后来,朱载堉的思想达到全新的高度。他把一切社会问题归咎为“钱”在搞事儿。

钱让温情变得冷血,钱让道德底线一再下滑,钱破坏了伦理纲常。

朱载堉从钱把“公道事儿灭净”,推导出必须把钱“刀剁、斧砍、油煎、笼蒸”。

这段论述记载在朱载堉的《南商调·黄莺儿·骂钱》,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

朱载堉关于“仇富”的论证,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但有一点他忘了。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王朱厚烷的六儿子。

他本身就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权贵,他们老朱家比谁都有钱,而他作为“仇富”第一斗士,当中的味道只能由你自己细品。

仇富的背后细思极恐

在封建历史上,穷人斗富的故事经常上演。几乎每一次大事件的背后,都是在利用“仇富”的心理。

张角、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他们在前期得以成功的主要因素便是利用穷人仇富的心理。

而且这种方式不需要任何逻辑。

赶上天灾人祸,咱们穷人连草都没得吃,富人却花天酒地;穷人连阿姨大妈都娶不到,富人却夜夜笙歌,还有天理吗?

往往古代所谓农民起义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两句话的鼓动。

但仔细推敲,这句话极其不严谨。

穷人穷得吃不起草、娶不起媳妇的根源完全是富人造成的吗?

并不全是。

说这句话的人和底下听的人都明白,这句缺乏逻辑的话是一个幌子,根本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不能明说。

仇富在升级进化

当今社会“仇富”情绪有点像古代“劫富济贫”的升级版。

你不要以为盗匪的理想有多崇高,发家致富是“劫富”最直接的动机,“济贫”是基于人设和道义的需要。

比如,盗匪把有钱人洗劫了,然后把所得的钱财拿出一部分散发给穷人。

至于拿出多少,只有盗匪心里清楚。而那些什么都没干,白得钱财的“穷人”,根本不管被劫的对象是不是“为富不仁”,他们什么都没付出,顶多跟着拍手称快,便可以从中不劳而获,这种好处不拿白不拿。

盗匪出力拿大头,不明就里的穷人从舆论上给予道义支持,拿小头。双方互有所需,“劫富济贫”因此成为一种正义之举。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劫富济贫”都是假的,只是说当中存在很多不确定人性因素,就跟人也分好人和坏人是一样的。

你既然承认有好人也有坏人,那就得承认不是所有的“劫富济贫”和“仇富”都是大公无私的。

最有意思的,盗匪因劫富济贫而富了,他也会担心自己和儿孙会被列为“劫富”的目标。

如同很多现代人“仇富”一样,当有一天变富了,你确定不会成为此时此刻,自己所厌恶的那些“富人”吗?

你能保证自己会成为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吗?

你能保证不把自己的财富留给儿孙吗?

那你的儿孙在得到你的财富变成富二代、富三代以后,在他们的年代会不会成为同时代的人所“仇富”和“鄙视”的对象。

这些深刻的问题在你们评论区留言的那一刻,有没有思考过?

“仇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不单是穷人“仇视”富人,富人同样“仇视”比自己富的人。

以此类推,穷人也瞧不起比自己穷的人,道理是一样的。

这是一种古老的病,而且永无解药。

以上只是局限于一部分人来说,笔者相信人性的光辉永远是向阳向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泊头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