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8 23:28:26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22年7月10日至15日,昆明文理学院团委三下乡队伍“筑牢民族团结基石,共谱乡村振兴乐章”实践团,开始了这一次在大理州巍山县、大理下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01 走进“火村”——阿朵村
7月11日,实践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从巍山县城出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庙街镇云鹤村委会阿朵村。阿朵村位于巍山坝子西端,是一个纯彝族聚居的村庄。据字书记介绍,“阿朵”在彝语里是“火”的意思,阿朵村即为“火村”,寓意为像火一样熊熊燃烧的村庄。通过与字书记的谈话,我们了解到,阿朵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阿朵村也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对古村落进行维修,使古村落绽放出了新的活力。在2013年,阿朵村被纳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进一步增加村民民族团结的理念,增强村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团在阿朵村进行了民族团结宣讲和主题墙绘活动。在入户宣讲过程中,有位村民说:“这样的活动很好,能够让我们对民族团结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村民的这句话,无疑是对实践团宣讲最好的肯定。“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共融,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不仅仅是昆明文理学院的宣言,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受云鹤幼儿园园长的热情邀请,实践团来到了云鹤幼儿园。园长先是向我们介绍了她的办学理念,为传承彝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云鹤幼儿园自创办以来,秉承打造民族特色幼儿园的理念,坚持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幼儿课堂教育,实施民族服饰进校园,民族歌舞进校园等活动,旨在创建具有彝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她通过幼儿手工艺作品,大课间活动等将理念落到实处。下课铃一响,最令实践团期待的大课间开始了,实践团成员跟随着小朋友的脚步一起开始跳打歌舞,大家热情洋溢,感受着彝族文化的魅力。
02 “打歌”庙街镇六合村
7月12日,为体验六合村彝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展现实践团成员风采,实践团以“民族一家亲,共促大团结”为主题在六合村广场进行文艺汇演。节目紧扣晚会主题,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歌曲《彩云之南》展现出云南秀丽灵动的美,朗诵《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告诉我们56个民族同是一颗心,同是一条根,手势舞《国家》宣扬了小家融大家,共创新中国的理念。最后,村民们也穿上彝族服装,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热情,晚会在村民和实践团的欢快打歌中落下帷幕。大家沉浸在歌舞中意犹未尽,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中华民族本是一家人,相信我们不管走到哪里,各族文化都能交融在一起,谱写民族团结新乐章!
03 “传统回族村落”——东莲花村
7月13日,实践团前往巍山县永建镇,探访中国历史文化民村、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示范样板村——东莲花村。随着张校长的指引,我们走进村子,参观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马如骥大院。为促进昆明文理学院与东莲花村更深层次的交往,推动民族团结进一步发展,实践团指导老师与东莲花村干部在马家大院进行了“实践育人基地”挂牌仪式。挂牌仪式结束后,我们围坐在院中,听张校长向我们介绍东莲花村和马家大院的故事。据张校长介绍,东莲花村坐落于汉、回、彝等多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乡镇中,是一个传统的回族村落,但他们与周围各族的村子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水渠贯通,将水相用、心相连的民族情代代相传。在民国时期,马如骥开办私塾,接纳周围不同民族的孩子,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民族团结在马如骥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马家大院的房屋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白族式的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院落,在村子里我们也能看到他们将其他民族的风格融进回族的房屋建筑中,不断的民族交往使得东莲花村形成了融回族文化、马帮文化、华侨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民村,这也正是民族交融团结的生动体现。
民族团结是永恒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也是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文理青年一直在行动。